站内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 :南浔新闻网 > 文化礼堂 正文

老有所为 退休教师乐当文化礼堂志愿者

2014-12-08 14:46:22  来源: 南浔新闻网  作者:  编辑: 叶文龙

  在千金镇南窑桥村,有三位退休老教师成了村民们口中的“文化达人”,他们当起文化志愿者和创建参与者,义务为该村进行文化礼堂资料收集整理工作,积极出谋划策,使南窑桥村文化礼堂“五廊”展示内容丰富且具有特色。

  小编来到千金镇南窑桥村,见到了这三位“文化达人”:80岁高龄的姚士琛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南窑桥村人,善于动脑,又十分热心村里的文化事业;65岁的鲍明发老师是个多面手,唱歌、拉二胡、写文章样样都会;72岁的冯子庆老师退休前是中学总务主任,搜集和整理文化资料是一把好手,做事有条不紊,件件着落。

  当时村里文化礼堂刚建起时,这三位志同道合的文化热心人一拍即合,约好为村里的文化礼堂出份力。

  他们骑着电瓶车深入南窑桥12个自然村,拍摄长寿老人照和村民笑脸照。由于村民都很熟悉他们,因此对拍摄工作十分配合和支持。他们一边拍照,一边和村民促膝谈心,做到宣传、工作两不误,把建设文化礼堂的工作宣传得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

  他们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积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,让南窑桥村文化礼堂的展览展示内容丰富,亮点频频。村上每个“廊”都有一首前言诗,就是出自三个老师之手。比如村史村训廊是“昔日南窑桥,百姓糠菜半年粮;如今幸福庄,村民生活奔小康”,善行义举廊则是“新人新事新风尚,崇德尚贤义举廊;助人为乐做好事,敬老爱幼美名扬”,既很好地介绍了“五廊”的主要内容,又通俗易懂。

  编好前言诗,顺口溜“南窑桥十大变化”、“南窑桥村训”也在三人的努力下推广开来,语言朴实,朗朗上口,又具有一定趣味性,这样的村训让村民们口口相传,深受村民喜爱。根据村训内容,姚士琛还创作了《南窑桥村歌》,由鲍明发谱曲,定稿后在村民小组长、村民代表会议上教唱。11月3日,省宣传部文明办文化下乡文艺小分队来横河坝文艺舞台演出时,演员和村民共唱南窑桥村歌,其乐融融。

  现在,这三位“文化达人”虽都是高龄,但却个个大显身手,为文化礼堂建设尽心尽力,默默奉献,运用自己的知识让文化礼堂大放异彩,让礼堂展示贴近群众生活,同时他们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,让文化礼堂与村民们跟贴近,让村民们倍感亲近与认同。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-20060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湖工商广字第0098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72
地址:投稿热线:  业务联系:  QQ群:
Copyright 1999-2014 Zjol.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浔在线版权所有
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