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雄村:地处两省边界的烦恼
开栏的话
702平方公里的南浔大地,有一条约160公里的金灿灿、水灵灵的边界线,60个行政村接壤苏省、搭边禾市,更与本市德清、吴兴共融。
乡村是最广阔、最深厚、最火热的基层,为读者送上多彩的乡亲报道是我们的努力。在新年来临之际,本报开展“南浔边界村•记者基层行”新闻宣传活动,把由于交通不畅或远离中心城区等原因,导致各级媒体缺失的边界新闻呈现在读者面前,加深你、我、他对边界村的关注度和认知度。
当道路越来越狭窄,树木越来越茂密,房屋越来越少,离目的地开发区英雄村越来越近了。
由于路牌“英雄村”三个大字被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遮住了,兜兜转转绕了几圈,才找到了英雄村的村部——一幢看上去较为陈旧的两层小楼。
村部的南面,长约500米的金鱼漾滩在修筑堤岸,冬天是兴修水利的最佳时节,河道众多的英雄村正加固着自己的防护网。
在这里,记者碰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陆永根,他正在查看工程进展与施工质量。他一边要求一定要按照图纸施工,一边与附近的村民聊上了家常,还不忘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,叮嘱村民不要把垃圾扔到河里。
农业村的产业蜕变
陆永根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村庄地图:英雄村四面环水,只有一座小桥通到南浔镇上,交通似乎不是很方便。村庄被金鱼漾环绕,形状似岛,村子的西面和北面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相接,东面与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相邻,南面跨过向阳桥就到了开发区富强村。整个村庄像一把“楔子”,深深地嵌在江苏省。
陆永根介绍,虽然英雄村是一个农业村,但近900亩耕地中,大部分都是两省交界处的边缘土地,位于环绕村庄水系的外侧。曾经,这里也被叫作姚田村和瑶田村,一说由于境内姚姓居多,一说由于境内有瑶溪得名。耕桑一度是这里村民的主业。
今年78岁的道金和在英雄村生活了一辈子。在他的记忆里,从儿时开始就要帮家里到田间干活。每天跟着父母种田,划上一个多小时船才能到达自家的田地。遇上刮风下雨,翻船是常有的事。“春播或秋收的时候,船打翻了,种子或者粮食就全部掉水里了。”他说。
如今,村里虽然通上了公路,从村里开车到外围的责任田,也需要半个多小时,还是不方便。道金和告诉记者,自己年纪大了,重活累活干不动了,小辈们又不愿意干农活,都到镇上打工去了,家里的8亩地全部流转了出去。
眼下,英雄村中心还有60多亩土地,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可以利用种一些蔬菜瓜果,自给自足。外围的近700亩耕地已经统一流转,70%变身鱼塘,主要养殖草鱼、虾和螃蟹,20%左右发展苗木种植。从水稻种植到生态养殖和苗木种植,边界村“三农”的生态价值自然显现。
漫步在英雄村,可以看见路边基本没有空地,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满蔬菜和绿化,空气较好。村里也分布了几家小型木业和采光板加工企业,对村庄环境影响不大。
边界村的提升烦恼
2014年的台风季,英雄村遇到了一个难题。一直以来,靠近英雄村的耕地需要排涝,电源从江苏省拉线。然而那时,江苏省停止了对英雄村排涝的供电。最后只能重新从富强村想办法,拉了一条电线,才解了燃眉之急。
英雄村外围圩堤与江苏省吴江市只有一河之隔,但两者存在着不小的差距。陆永根告诉记者,早在几年前,江苏省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修建堤坝。如今,5.2米的现浇圩堤在涌动的河水边显得固若金汤。反观英雄村的圩堤,有的地段看得出年代久远,大风大浪前有点勉强,古溇港到南苕圣观段的圩堤还是2013年“菲特”台风登陆时临时加固的。
记者从开发区管委会了解到,我区每年都在开展圩区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。由于需要建设的点较多,每年投入资金有限,正在分步开展,目前的工程以中心城区为主,作为边界村还需要再等待。
今年,该村将继续水渠改造与砌石护岸,两条全长2400多米的河道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准备,不久就会入场施工。
英雄村的自来水管网建于上世纪90年代,当时在同类农村里领先的基础设施,如今大部分出现了老化现象。不仅自来水渗漏浪费现象严重,村民用水安全也存在隐患。“村里没有挨家挨户装分表,水资源浪费达三分之一。”陆永根告诉记者,村里资金一直很紧张,水管老化后,每年贴补村民水费支出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
眼下,东太湖自来水厂正在加快建设。记者在相关方案上看到,项目完成后,包括英雄村在内的几个村庄将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,而且相关改造成本也会得到控制。
小康村的发展难题
上世纪70年代,村班子借款开办化工、通信器材、房地产等村办企业,英雄村依托蓬勃发展的集体经济,成为湖州市的首批小康示范村。如今,村中心亭台、荷塘、小公园等设施,依稀还有当年“湖州市区第一村”风光的印记。
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,英雄村的集体经济优势不再,一大批企业家从边界村走出去,走向城镇,走向江苏省的发达地区。村里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,每年办公经费还有缺口。
“3年换了7个村支书,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摊子。”陆永根说,但在多种困难面前,在岗的村干部依旧兢兢业业服务村民。每年到了年底,在外打拼的企业家会主动问起村里的情况,给予村集体一定的帮助。
2014年,区里发展4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,抱团发展,在城南试验区统一建造村集体物业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入“造血”功能。作为薄弱村之一,英雄村拥有了1500平方米的厂房,每年租金收入能为村集体解决不少问题。
“村里拿到了第一笔租金后,将能适当缓解村级集体经济紧张的局面。”陆永根说。他们将列一张计划表,让每分钱都用到实处。
据不完全统计,英雄村籍企业家80%的GDP都在村外创造。土地要素是制约英雄村发展的最主要问题。为此,陆永根认为,人是英雄村发展的优势因素,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制约,是眼下村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朱斌琴是村里的外来媳妇,她眼里的老家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与英雄村生活条件差不多,但是年轻人创业需要更大的平台,而英雄村的交通不便和村里企业规模较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。“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在外工作,村里只剩下老人了。”她说。
眼下,英雄村已纳入开发区农房集聚规划,在“水晶晶”的河道围绕中偏安一隅,相信也会让村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。
记者手记
历史也许可以成为资本。
说起英雄村,老底子南浔人不陌生。对南浔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张建伦对这个边界村充满向往。据他了解,南浔民营经济的起步发展绕不开英雄村。
曾是南浔镇五大集体经济体代表之一的江南集团,从英雄村村办企业到南浔镇镇办企业一步步壮大,配套企业在南浔还形成了产业链。村富民强是英雄村的过去,当时兴建的一幢幢现代化民居和有些年份的休闲景观都见证了辉煌。
如今,村里老人的生活闲适,村庄环境依旧,少了工业的喧嚣,让这里拥有独特的风景。“在这里养老,令人羡慕。”张建伦说。
特殊的位置和地形,曾经的辉煌,如今的安逸,这里难道不是一些人心里的世外桃源?不便的交通在伯乐眼中,也许就是一种距离产生的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