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 :南浔新闻网 > 社会经济 正文
全区现有文化休闲街景2处,“浔书吧”2处,全民健身示范点10处

十五分钟文化圈让市民共享文化大餐

2016-11-16 10:09:34  来源: 南浔时报  作者: 记者 徐姚英  编辑: 沈彪

  核心阅读

  “小区里有个图书流通点,我晚上出来散步顺便可以借书还书;每隔一段时间在家门口还能看场露天电影,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。”家住南浔镇镇东社区的市民叶平提起南浔的文化生活就赞不绝口。

  近年来,我区在公共建设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,不仅是中心城区,在各镇(开发区)都启动了“一镇一品,一村一韵”工程。目前,我区打造文化休闲街景2处,建设“浔书吧”2处,全民健身示范点10处,新增民办(行业)博物馆、非遗展示场所3家。接下来还将力争创建省、市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6个,新建文化礼堂18个,完成小康示范村提升20个。

  如今,一幢幢崭新场馆拔地而起,一个个公园竞相开园,一座座文化中心替代古老祠堂。一个以南浔镇为中心、辐射各镇(开发区)和农村的点、线、面“十五分钟文化圈”正日臻完善。

  十五分钟文化圈初步形成

  金华市婺城区市民陈根发的女儿嫁到南浔后,他和老伴在双林镇安了家。都说“少不离家老不挪窝”,人到六十,异地买房,重新安家,孩子一万个不放心,没想到,夫妇俩过得很开心。

  日前,记者见到他时,陈根发正绕着双林镇凤凰文化广场快步走热身,随后还要领着20多人练太极,劲道十足。“基本上天天来,这里场地好,人也多。”陈根发说,“以前住在城里,出门谁都不认识谁,现在好了,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乡成了故乡。”

  文化让他乡人有了归属感、本地人有了幸福感。广场上,还有一群民间老艺人聚集在一起投入演奏着。祝桥港村村民李玉梅说:“我们这支广场舞队是村里人自发组织的,既锻炼了身体、愉悦了心情,也融洽了婆媳关系、邻里关系。”

  在和孚镇图书馆,记者看到,借阅图书的市民络绎不绝。作为文化项目之一的农村图书馆,书籍门类齐全,设施先进,阅读场所宽敞明亮……“我们图书馆藏书量超过3万册,涵盖很多门类,实行‘一卡通’管理,村民可以在镇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归还。”镇宣传文化中心主任陈月荣说:“这里多数人以养鱼为生,技术类的书借阅很多,有时候邻村村民也会过来。”

  “现在我区所有文化活动中心、镇街文化活动中心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均实现无障碍、零门槛进入,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,开放时间每家每周达56个小时。”区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市民从家中出发步行15分钟内,就能在附近找到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;从村里任意一点出发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5分钟内就能到达区域性综合文化设施地,基本实现了十五分钟文化圈。

  文化活动拔高城市形象

  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……”,响亮的节拍,动感的舞蹈,让大家嗨到爆。南浔大妈的身影日前出现在了宁波市镇海艺术中心的舞台上,省第十届排舞大赛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拉开帷幕。表演过程中,南浔大妈更是激情满满,一招一式里透露出来的认真,快乐、幸福洋溢在脸上,纷纷表示“从来没有跳得这么过瘾”。

  “这就是一张提升南浔城市品位的文化名片。”见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走了出去,还越走越高,区文体局局长卫良十分激动。多年来,我区推进文化走亲、文化下乡、美丽非遗等持续性强的文化推广活动,南浔的文化品位、文化知名度擦亮了城市名片。

  在这些群众参与的节目里,观众尽情拍手叫好,欢呼呐喊。市民赵卫东说,每周和家人一起看文化下乡的演出已成了一种习惯。

  从了解到熟悉,从热爱到难忘。文化下乡说的是家乡话,唱的是百姓事,抒的是南浔情,颂的是南浔人,激发了观众的心理共鸣,于“润物无声”中把文化“种”到了百姓的心坎上。

  “林妹妹,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,是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……”练市镇振兴广场上,孙新娣拿起话筒唱起了越剧《红楼梦》的经典片段“金玉良缘”。

  去年,镇上新建的戏剧文化街景成了孙新娣的固定去处。除了走出去,文化活动还深深扎根于南浔这块土地上。以前是城里人送戏下乡,如今是农村人带艺进城。通过文化街景这一表现形式,包括非遗项目在内的民间艺术、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艺术一起,在各镇(开发区)轮番上演,构成了街头的活风景。目前,我区已培育菱湖公园棋类、善琏蒙溪公园戏类、练市振兴广场戏类等7处文化街景。

  文化惠民成良性循环

  善琏镇市民万宝琴日前领着姐妹们排练广场舞。谈起感受,64岁的万阿姨说:“退休了没有一点失落感,我们这些人没有空巢老人的烦恼。”

  尽管是下乡为群众演出,但是像万宝琴带领的各民间剧团仍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,仔细化妆、认真演戏。小到一句唱词、一声念白,大到舞台的搭建、演出退场垃圾的清理,都以非常专业的态度来对待,力求把最高水准的演出送到城乡。

  在我区农村,民间剧团的演出已经成为了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只要有演出就可以看到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的群众。“我们住在旁边村,离这里五六里路,所以就溜达着来了。”村民的消息很灵通,哪里有演出,大家就会互相通知,然后一起“赶场”。“现在都是政府买单,群众看戏,不要钱,免费看。”

  “如今,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好了,精神需求十分强烈。南浔文化的繁荣,不仅靠投入,还靠对地方文化的挖掘,让市民置身于其中,珍爱自己的文化。”区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
  近年来,我区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文化遗产,先后创作出歌曲《我用湖笔画你》《山高水长长超美》等。同时,《浔根》丛书、《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》丛书等一批文化精品出炉,并摆在了全区各个文化中心,供市民阅读。

  让人欣慰的是,群众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,成风化人、润物无声。区图书馆副馆长李翠告诉记者,图书馆、流通点等文化场所开放之初,南浔也出现过一些公共设施受损的情况,如今,市民素质大大提高,他们已经把这些地方看成了自己的家,十分珍惜公共设施。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-20060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湖工商广字第0098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72
地址:投稿热线:  业务联系:  QQ群:
Copyright 1999-2014 Zjol.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浔在线版权所有
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